義門陳″聖旨”分莊內容、“東家書院”、大公堂的歷史故事

聖旨:禦賜義門陳”十二郎″
分莊紀念牌上面“義門流芳”這四個大字是宋大學士黃庭堅所提,這個橫匾“義門世澤”是大宋:陳謙所提,這一幅對聯:
上聯:義著四海僖宗禦封玉音猶在
下聯:門振五洲太祖誥敕金字長城
這是宋員外郎陳延賞所提,兩邊各有一道聖旨:
右邊的聖旨是分家的聖旨…
左邊的聖旨:
奉天承運      皇帝詔曰,
惟爾江州義門陳氏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義居已久    朝堂視為珠榮
恩厚
蓋以有年   前詔爾,
適分居     聞骨肉難離,朕甚動則隱,非性情無以統人情,非榮厚  無以續,孰厚   詔封
冕為知成郎    暹為守成郎    晟為宗成郎    景為希成郎    旻為公成郎     顯為汝成郎
鼎為才成郎     昊為思成郎
昇為彥成郎     禺為承成郎
暠為廷成郎     昂為繼成郎
爾等負荷朕意,首領分家眾散遷,慈令名播萬方,風化鄉邦,承前啟後,禮備樂和,無親疏遠近之分,循孝梯忠義之道,紹箕裘登顕仕,力輔皇圖,功施社稷,無忝先人   特詔!   聖宋嘉祐𡈼寅年菊月
為什麼這有個聖旨呢,就是在當時宋仁宗要把義門陳分掉,考慮到陳家人的感受,特賜了陳家一十二個字,也就是賜了陳家一十二郎。

義門陳分莊的“聖旨”內容
義門陳分莊的“聖旨”真跡收藏在國家博物館,目前在義門陳故里文史館陳列的是按照聖旨真跡一比一複製的驗品。
義門陳分莊“聖旨”內容如下:
奉天承運 皇帝詔曰
維爾江州德安縣義門陳氏同居一十五世
不為不久,義居3,900口
不為不多,朝廷恩賜,蓋已有年,各屬安存,以非一日,竊慮爾民生齒日眾,難為統屬之方。
年穀不登,得無饑餒之患,但世道頹靡,已匪唐虞之日。
人心不古,豈皆堯舜之民,恐後失於檢束。
變起不虞,上負德於朝廷,下遺羞於厥祖,朕為爾等恤之懷之,特詔爾民分居碩業,析檢營生,棺梯同澤,費負絲倫之貴,鳥獸有異巢之日,烽繭有散處之時,物類猶然合離,人生豈可長群,盍各遵依,勿懷晉變
特詔
宋嘉祐七年七月初三

古代歷史上最早幾點書院“東家書院”
古代史上創辦最早的書院東佳書院,東家書院始建於唐大順元年西元890元,他是義門陳第三任家長陳崇所創辦的,當時陳崇官至禦大夫,江州長史。
他在任家長時給全家人立了家法33條,家範和家規。因為他說陳家人想出人頭地,必須要讀書,所以說他創辦了兩級學堂和東佳書院。
我們家法文明規定,小孩七歲必須讀書,讀到16歲出學,成績較好上東佳書院深造,成績不好的回家務農或經商,這就是東佳書院的一張全圖,因為東佳書院最盛的時候學子有四百,精英薈萃,一年而有45人登科,一院有二百多人出仕,8文龍9才子傳為佳話。
他學院盛時教室有30多間,他一年應舉時有403人,當時學院接納陳家的子弟,後來由幹名聲大振,其他姓氏的弟子都到這裏來讀書,所有的陳家人接納,因為東佳書院比中國四大書院之首,白鹿書院還早半個世紀,他下麵的學田制,,比英國的學田制要早700多年,他是我國最早的家族學院,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家族學校,是我國書院史上最早注備學田教規,系統講課的失敗書院,當時來到東佳書院留學傳教的有很多文人墨客,其中有蘇東坡、歐陽信、黃庭堅、陸遊、宴殊、朱熹、嶽飛等等,這些人給東佳學院留下了300多篇詩篇盈聯,其中徐諧西元969年來到義門陳,寫下了千年的名著,東佳書院記,另外給東佳書院院門題了一封盈聯:
上聯:近百賢延千雋育才於院 可謂義門義天下
下聯:聚千卷藏萬軸儲書於樓 敢稱東佳佳宇中
另外歐陽修西元1044年為義門陳題了四個大字“江州奕世”贈於義門陳氏
還有黃這庭堅受邀來了義門陳遊學,見義門陳景色果然驚人呐,他題了:“義門流芳”四個大字。
蘇東坡在伊伊、在東佳書院題寫了“一字園”,另外還題了一首詩,一字園這三個字現在還在,現在是在廟裏,另外他贈的一首詩:
曾至東佳書院來
紫岩洞口荔枝階
藏書樓閣縈泉水
洗硯池潭連石岩
寄詠舒中朝對弈
一字園中夜含杯
八方亭外五株桂
歲歲春風一度開
這首詩是蘇東坡給他留的
還有呂端他也是個宰相,他在東佳書院那個地方,看到白天和晚上看到的場景也寫了一首詩贈於東佳書院:
八百頭牛耕日月
三千燈火讀文章
永清潭中觀魚變
東佳崗上聽鶯吭
東佳書院現在還保存了一對石聯在那裏:
上聯:東佳左峙形勝一方甲第
下聯:源泉右繞澤流百代人家
東佳書院建於唐朝、揚於五代、盛於北宋、毀於明初,他經歷了幾百年,從東佳書院出來,像義門陳的有一十八朝官,29個地方官,55位進士,八文龍九才子都出自東佳書院。

義門陳“都蠶院″
在說百嬰堂的時候,就提到了都蠶院,義門陳這個分莊廣場是中華義門陳聯誼總會帶領各莊義門陳後裔於2013年為義門陳舉辦,奉旨分莊950周年紀念所建。
都蠶院是義門陳婦女養蠶紡紗織布之場所。據記載曾有300多婦女在此勞作,是一個種養、加工生產一條龍的作坊,於唐僖宗光啟二年西元885年創建,養蠶織布,為了加強管理,抽後大夫一人歸事桑柘,45歲以上婦女稱作:蠶婆,45歲以下婦女稱作:蠶婦,視其勞作效果付給別賞,相互激進,都蠶院邊上建有一個育嬰堂,也就是”百嬰堂”,有百名嬰兒在這裏同堂待哺,義門陳的先賢早在一千年前就注重平衡生產,獎勤罰懶,關心婦女兒童,注重管理方法,所以超越了封建小社會的思想意識,具有先進的作用和意義,
明代朝延查訪義門陳遺址時”都蠶院”遺址仍在,德安縣誌就有所記載,都蠶院裏織的衣服,紡的布都是共陳家人用。

義門陳三將軍”陳士尹”的故事
義門陳三將軍他的歷史,陳三將軍他的原名叫:陳士尹,他是嶽飛部下的智勇雙全的大將。陳士尹從小聰明好學,文武雙全,18歲中武舉,20歲中進士。
南宋建年初年,西元1127年陳士尹和自家兄弟六人投奔嶽飛手下,編入先鋒行列,因為他作戰勇猛智勇高強,深得嶽飛元帥的賞識,24歲時就統帥十萬兵馬與金兵奮戰,屢敗兀術江州,號稱三將軍。
紹興十年,西元1140年陳士尹和兄弟六人率兵固守江州以阻金兵東進,兀術率眾攻打江州城,士尹和兄弟挺身決戰,終因寡不敵眾一起戰死沙場。
士尹死後安葬於義門陳故里,紹興十五年西元1145年,宋高宗認功行賞抗金將士,追贈陳士尹”保義郎”,淮西統制兵馬史 賜”忠壯王”,關在義門陳故居立廟祀之,後稱廟為”九裏殿”,近千年來四鄉八鄰前來緬懷三將軍:仁義忠勇,常來祭祀,香火旺盛,這個殿毀於文革1969年,三將軍在當地所有陳姓有祠堂的人都共奉三將軍,特別在湖北,不單單是姓陳的祠堂供奉三將軍,其他姓氏祠堂也供奉三將軍。以上就是陳士尹將軍的事蹟介紹。

義門陳”大公堂”的來歷

大公堂上面一個”至公無私”的匾牌是禦賜,是宋太宗賜的,下麵的大公堂也就是至公無私的意思。
這個匾是怎麼來的呢?,就是在宋淳化4年西元993年,宋太宗趙光義詔:義門陳第八任家長陳兢入朝,問曰:汝義門,所以義聚何也 兢公答曰:陳家人就一個字”公”,公則無私,無私才會和諧,和諧才能義聚,宋太宗聽了龍顏大悅,就親筆親題”至公無私”四個大字贈予義門陳,後來派欽差大裴愈將“至公無私”這個匾牌送到了義門陳,後來陳兢考慮到至公無私也是大公無私的意思,就所以說建一”大公堂”,大公堂門前有一副對聯,
上聯:室無私財方能三千九口同居 :義聚榮稱 義門一語
下聯:廚無異饌遂使五百八十年共濟 睦族譽滿 海內四遐
這是陳金超所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