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2:義門陳”饋食堂”
在擊鼓傳餐中提到的“饋食堂”,義門陳人聽到吃飯的鼓聲,從四面八方不而同的湧向這個叫”饋食堂”的地方。
饋食堂是建在義門陳正宅之東,就是現在的義門村十一組所在地。
他是義門陳第一任家長青公所建,後因陳家人人丁興旺,多次擴建。到開寶七年西元975年,全家達千餘人,全族每餐坐堂中,未成年者別另席。
部分遺扯以挖掘,並出土了大量文物,部分文物陳列在義門陳文史館之中。
饋食堂為義門陳氏老少同餐之場所,家法第13、14、15、16條對義門陳飲食有詳細的規定。掌炊之人事,老、幼、婦、男分坐,節日酒會,婚喪嫁娶等井然有序。凡迎娶新媳,必先下廚為炊,老幼病號,可享受優食。在胡旦的“義門記“裏記載,由一災年,江州饑荒而死人無數,然義門陳氏人喝粥,吃野菜都要謙讓,因此無一人因災難而餓斃,“宋史““陳兢傳”裏也寫道:每食必群坐廣堂,廚無異饌,饋食堂是義門陳氏舉家和睦相處、同喜樂,同甘共苦的公共食堂。

23:義門陳的“異席同餐”故事
之前說到過:擊鼓傳餐、饋食堂,異席同餐就在饋食堂中進行,義門陳是個大家族,合德同風、世無巨細、一日三餐、居於食堂,用膳都講究程式,《宋史》記載義門陳時寫道,每席必群坐廣堂,不能:隨其所有,而要:佈置周全,啟蒙兒童一席,七歲孩童一席,七歲以下孩童一席,婆母新媳一席,青壯男士一席,60歲以上老人一席,以序而自行,數代而行,並區分不同對象,因人而佐食,病人有病人的飯,老人有老人的飯,孕婦乳娘各不相同,此就餐方式雖然陳舊繁鎖,但他卻是陳家人教育的一種形式,有益於各個年齡層次的飲食需要,有益於身心健康,有益於培養合族統一的家庭風氣,通過飲食期間的交流取長補短,增加感情、合德同風,西元1050年時任宰相陳堯叟衣錦而歸時欣然賦詩:
旌闕書亭煥水鄉
四時煙景似滄浪
潯陽霽色連莎砌
廬嶽清蔭覆草堂
田裏蓯蓉應遜畔
兒孫遊戲亦成行
吾君致理行天下
誰拾風搖綴樂章
為楚風的古樸,而又是欣喜莫名。
宋宰相寇准也慕名來到義門陳,見到此景,也贈詩一首:
文明魁天下
孝義蓋鄉間
歲賜三千粟
樓藏萬卷書
郎吟開綠酒
雅敘煮青蔬
長吟雲天外
家合慶有餘。

24:義門陳東佳書院的千古絕對

在義門陳分莊紀念碑最頂層可一覽義門陳的所有景物,五祖祠、文史館、義柱、旌表臺和分莊紀念廣場盡收眼底,肖遠處的議事廳、接官廳、大公堂建築群宏偉壯觀,甚至還可以看到義門陳的旺公山,東佳山也就是義門陳東佳書院的所在地。以下分享的就是出自東佳書院的一個:千古絕對

北宋慶曆四年西元1044年,大詩人、大文學家、文章太守:歐陽修,受邀來到義門陳東佳書院遊學講學,受到了東佳學子們的熱烈歡迎,一天他講學完,在東佳學子們的簇擁下,遊覽東佳盛景,站在:一字園高高的岩石上,他面對齊天的峭壁,崢嶸的峭岩,高懸的古松、層亦迭嶂、不禁歎道、奇峰巍峨、三岩突兀、一岩如堡、臨空北懸、一岩如虎、伏顛東騰、一岩如壁、陡然下墜,秀美的東佳風景和人文大觀增添了他的遊興,他又來到“永清潭”,只見紫若聳延、藤蔓碧綠、岩乖叮啰、飛瀑千尺,歐陽修興奮不已,靈思湧動,雅興大發,他對隨同而來的東佳學子說:吾有一聯,爾等能否對應,接著他用洪亮溢滿喜悅的聲音吟出了上聯:

《出石岩泉流白水》這個上朕抓住了東佳勝景,岩泉飛瀑,巧拆岩泉二字,為山石白水四字,以岩泉為主,並將山石與白水置聯牛前後,巧妙鋪陳、描寫精當丶頗有韻味,另外岩泉和白水還是兩個地名,東佳學子你望望我、我望望你,誰都對不出下聯,一千多年過去了,一直到今天,仍也沒有人能工整對出下聯,識問今朝有誰能對出下聯呢…請您試試…

25:義門陳”三孝娛母″的來歷

義門陳故里分莊紀念廣場立碑石刻有一巨大的“孝“字。

義門陳人過去是以忠孝為本,耕讀傳書,這個”孝”字是陳立夫所寫,上有個功德碑,他是湖北一個宗親叫陳敬平,他為義門陳故里建設做了巨大貢獻。

同石碑上的”孝”字有關,叫做“三孝娛母”。據舊碑碎石記載,北宋時期義門陳的三兄弟陳昭、陳顯、陳頒同榜登進士、又同拜樞密使在朝為官,其母王氏獨自在家念子心切,不得一見,意然憂思成疾,時義門陳家長陳肱特此請欽差奏請皇上,皇上恩准其弟兄回家省親,三兄弟回到家,看到母親寡言少歡,鬱鬱不樂,心中不忍。於是終日待母為重,晨暮起居,問安待膳、禮無不備,為了讓母親開心,就命人把官轎抬到了艾草坪,陪伴母親和鄉里一起踏青,老大扶著轎杆,老二、老三一前一後抬著母親出外郊遊,弟兄三人抬著母親手舞足蹈,興高采烈,一路說笑,無所不至,猶如孩子,母親逗得開懷大笑。

三個朝中大官抬轎踏青,舞蹈娛母,驚動了四鄉八裏,紛紛出來看熱鬧,人們竊竊私語,真官家也,真孝子也。自此人間遍傳陳詔兄弟為三孝子。

太宗聞知,賜招王氏,三子奉母入朝,太宗請王氏到後宮,宴賞有加,皇后問曰:人間有一世、二世不分者,汝義門所以曆世不分,何也!王氏從容答道:堂前架衣無主,三歲孩兒不識母。丈夫不聽妻偏言,耕男不言田中苦。聖上聽後欣然曰:唯義門所以如此也!遂加封三孝子為:太付、太師、少師,封其母王氏為魯國夫人,後人為褒獎其孝道,建三孝堂,

 

三孝堂門前有一付對聯:

 

上聯:一母踏青扶樸抬夫競是所惦三大臣

 

下聯:三子舞彩荷椅負轎豈非因悅一大君

 

以上就是三孝娛母的由來。